杀不死的萨达姆:6个替身做到以假乱真,隐藏19年的秘密浮出水面
谈萨达姆,郑达庸可能是中国最权威的几个人之一,作为最后一批撤离巴格达的驻外大使,他曾多次与萨达姆会面。
说起以萨达姆儿子替身为原型的《魔鬼的替身》时,郑达庸额外谈起了萨达姆的替身。
“影片情节虽有杜撰,但萨达姆有替身这事儿确实不假,我曾经亲眼见过萨达姆的替身。”
第一次见到萨达姆替身时,郑达庸还在也门,那时的他压根分不清谁是萨达姆,谁是替身。
在外驻伊拉克前,郑达庸曾在也门担任过4年的大使,在1986到1990年这段时间里,他第一次见到了萨达姆。
回忆往昔时,郑达庸因外交经历太过丰富,已记不得那一天的具体日期,只记得那一天萨达姆来访也门,他作为中国驻也门大使照例参与欢迎与送行仪式。
在最后送行时,他照常去往机场,可进入送行队列后,机场的一个奇怪现象却引发了他的注意。
这个机场上居然停着两架飞机,一架是波音大客机,一旁则是一架小点的专机,以萨达姆一行人人数来讲,按道理是无需两架飞机载客的。
虽然心有疑惑,不过郑达庸并未当回事,只是照例完成送行,看着萨达姆带着团员们走进了波音机舱。
正当郑达庸打算告别其他大使离开时,奇怪的事发生了。
“我认为这样就差不多了,只要飞机起飞,送行仪式就可以结束了。谁料到,大飞机舱门关上之后不到两三分钟,又开了,萨达姆走了下来。”
在郑达庸诧异的眼光中,萨达姆带着五六个人走下了波音转头登上了一旁的小飞机。正当郑达庸怀疑是不是小飞机比较快时,一旁的一位北非国家大使带着笑靠近了他。
“您看萨达姆在哪架飞机上?”
“萨达姆不刚出来吗?应该在那架小飞机上。”郑达庸脱口而出。
回应他的是一抹爽朗的大笑:“您真觉得在小飞机上?”
这一问把郑达庸问糊涂了,刚刚大家不都是看着萨达姆上了小飞机吗?
“刚才您也看见了,不是上去了吗?”
北非大使听到这问,脸上的笑意变得愈发浓郁,他没有直接回答郑达庸的问题,反而抛出一个问题。
“那架大飞机上还有没有萨达姆?”
“没有了。”郑达庸依旧直肠子地答道。
可见着对方笑而不语,他意识到了不对,于是追问道:“您认为萨达姆在哪架飞机上?”
回答他的是“都有”。
郑达庸这才意识到,这是萨达姆玩的替身把戏。
后来与各国外使谈起时,许多人都告诉郑达庸,哪怕是驻巴格达的大使们也没几个见过真正的萨达姆,就算是递交国书时也都不是他本人接过。
在也门工作四年后,郑达庸在1990年正式入驻伊拉克,随后四年时光里他也曾多次与萨达姆会面,可他始终不确定对面的人是否便是真身,唯一一次确定便是在头年里。
“不过在1990年11月12日,我见到的应该是真的萨达姆。”
郑达庸入驻伊拉克是一次紧急任命。
当年8月2日,伊拉克与科威特爆发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乘机将手插入了海湾地区,战争一触即发。
考虑到我国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在冲突各国间都存在一定影响力,于是派遣大使以中立姿态居中周旋调和便成一种必然选择。
当年11月,我国派遣钱其琛外长出访中东四国,与埃及、约旦、沙特阿拉伯以及伊拉克进行了会晤,郑达庸也作为访问团的一员随行。
正是在这次调解之旅上,郑达庸见到了萨达姆真身。
这次会面时,萨达姆没有穿西装,也没有穿便服,而是穿着草绿色的复兴党党服,给郑达庸印象最深的就是其嘴上的一字型胡须。
与诸多人固有印象中的萨达姆不同,在当时的会面中,萨达姆并没有西方媒体宣传的那般凶神恶煞,反而十分礼貌。
“在当时的外交场合,他非常彬彬有礼,跟我微笑握手,而且很有礼貌地让我们就座。在会谈中,他非常认真地倾听,不插话,只是点头,即使是他在讲话时,也会与我们交换意见。”
这次会面持续了2个小时,双方对科威特撤军问题进行了探讨,萨达姆有着坚定的立场却并未排斥听听其他人的意见。
会谈最终以失败结束,我国访问团并未说服萨达姆退军,可郑达庸对萨达姆的评价却不错。
“遗憾的是,我们最终还是没能将他说服,但当时的会晤总体上是在比较平和的气氛中进行的。”
正是这场关乎伊拉克国运的访问,让郑达庸认为自己见到的应该是真正的萨达姆。
类似郑达庸者并不少见,许多人都知道萨达姆有替身。
萨达姆昔日情人希腊人兰普索斯就曾表示:“萨达姆有好几个替身。他总是用替身出现在群众中。”
而在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报道中,萨达姆的第三替身——奥马尔·哈立德·苏丹就亲口承认了自己是萨达姆的替身。
奥马尔的出逃是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夕。
趁着布什发布最后通牒引发的混乱,他开车逃离驶向伊朗克尔曼沙阿的一处难民营寻求避难。
“我不知道车开了多长时间才到伊朗,只记得一路上好几次停车,让风吹吹手,要不手都粘在方向盘上了。”
当紧张万分的奥马尔来到难民营后,修建此处的俄罗斯人选择了接纳。
在俄罗斯与伊朗完成秘密协商后,一架俄罗斯紧急情况部的飞机从伊朗驶向了莫斯科,奥马尔就此逃出生天。
在伊拉克战争期间,萨达姆的公开亮相引发了诸多质疑,许多人都认为在电视上露面的人并非萨达姆本人,毕竟在极短时间里同时在多个地方亮相实在不易。
这一质疑得到了奥马尔的肯定回答。
他说,萨达姆的第二替身代替萨达姆本人出席了3月21日军队高级领导会面,而奥马尔本人则是萨达姆的第三替身。
在奥马尔的自述中,家境富裕的他,原本命运本该是成为一个有名望的律师,可却因为长着一张近似萨达姆的脸使得命运发生了改变。
奥马尔与萨达姆第一次见面是在开罗大学,作为同学他们一同度过了几年岁月,直到萨达姆被开除。
再度见面时已是20年后,在萨达姆成为总统后没几个月,奥马尔便被邀请去往伊拉克,这时他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将会遭遇什么。
在总统府,奥马尔并没有看到自己的昔日的同学,迎接他的是萨达姆的顾问巴尔赞。
这次邀约的名头是就新政府事宜寻求参考意见,可当奥马尔坐进办公室后,巴尔赞却一句话没提新政府的事,反而谈起了奥马尔与萨达姆的友谊。
“我们总统对你印象很好。”
“很高兴,他没有忘记我。我也还记得他。”
“你可以证明这种友谊。”
可当奥马尔回以“我就是为此而来”后,巴尔赞的下一句话便惊掉了他的下巴。
“那你得当萨达姆·侯赛因。”
震惊万分的奥马尔自然选择了拒绝,可这次拒绝却遭到了拒绝。
奥马尔随后在伊拉克监狱中呆了一个月,直到他同意担任替身才被放了出来。
出狱后,他在总统府私人医院中进行了第一次整容,手术对象是他的下巴。
随后几年里,奥马尔的鼻子、颧骨甚至声带都在医生的手术刀下变了样子。
当奥马尔再度见到昔日老同学时,两人几乎已经一模一样了。
在古巴的一家医院里,正在治疗腰间盘突出的萨达姆认可了老同学的模样,随后两人开始每周见面,见面的目的便是让奥马尔好好学习昔日同学的一举一动。
奥马尔讲,替身的生活是十分枯燥的,为了不在日常生活中干扰到萨达姆,他只有在有任务时才能出门,平日只能活在封闭的房子里。
不过随着萨达姆对自身安全越来越多的考虑,奥马尔的自由也多了许多。
从1998年12月开始,奥马尔便经常作为替身露面,作为替身团中的一员,他的任务便是参与政治会面。
“我参加与外国政治家的所有会面,2002年10月总统选举前夕我在伊拉克电视台发表过演说。过了几周我还与阿尔及利亚总统会晤过。”
萨达姆第一次公开接受美国电视台采访便是奥马尔出的任务。
奥马尔并不满意这次行动,因为他的一个动作暴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采访结束时我向镜头摆了下手以示告别,这是我犯的一个大错误,萨达姆有一个任何外科手术都无法仿造的特征,他手掌上有两条‘生命线’,十分明显。在电视画面上可以看到,我的手掌上并没有多出这样一条线。”
谈到其他替身时,奥马尔说自己了解得不多,因为没人会和他说这些,他对其他替身的消息大多只是基于对萨达姆了解的猜测。
“没人跟我说,谁还在当总统的替身,我只是能够猜测到,在什么时候露面的不是真萨达姆。我清楚地知道,一个替身在总统遇刺时身亡,萨达姆一生遇刺7次,但是只有一次挨枪的是真萨达姆……”
第三替身是奥马尔的自称,因为他只能确定另外类似他的“同伴”有两个。
第一替身在1984年便在任务过程中遭到了暗杀,第二个替身便是在伊拉克战争时替代萨达姆出席军事会面的人,
萨达姆到底有多少替身一直众说纷纭,与奥马尔一般的替身还有梅哈伊勒·拉马丹,据传他曾见过萨达姆的其他6个替身。
而这一切疑问都随着萨达姆的身死而成为无解难题。
在萨达姆被处刑15周年后,一名曾经与美军合作的伊拉克翻译向卫星通讯社透露当初抓捕萨达姆的细节。
这位翻译透露说,当时泄露萨达姆行踪的是一名警卫,他定期购买高级与固定品牌商品的行动让美方调查人员起了疑心,因为这笔费用绝非一名伊拉克警卫可以负担的。
在与其他证据比较后,美方确认了萨达姆的具体地址,随后便派遣出特种部队实施抓捕,为了保证万无一缺,这次抓捕行动中,特种部队在萨达姆住所附近1平方千米内投放了催眠气体。
在昏昏沉沉中,萨达姆遭到了逮捕。
萨达姆被捕前的房间是一个宽3.5米,长4米的豪华卧室。
“里面有两双矫形鞋、昂贵的衣物、香水以及个人物品,总统的手表,家人的照片,没有磁带的录音机和总统的录音。还有一些贵重物品,比如他的左轮手枪。”
翻译表示:“萨达姆大部分个人物品被盗窃,鞋子、手表、衣物甚至食物。有军人拿走留作纪念。”
在萨达姆被捕后,他的妻子赛吉达·海拉拉·泰勒曾在2004年带着8人亲友团与萨达姆见面,可在会面结束后她却公然宣称里面关押的不是萨达姆,而是替身。
与赛吉达有一样看法的还有萨达姆的情妇的帕里索拉·兰普索斯,她曾与萨达姆有超过30年的感情。
在萨达姆被处刑后,她公然宣称被吊死的人并非萨达姆,因为萨达姆左手有两颗斑点状文身,而吊死的人身上却没有。
同时她认为眼神才是真正暴露死者是萨达姆替身的关键因素。
“关键在于,那人的眼神和萨达姆完全不同,这才是真正泄露秘密的地方。”
同时也有人从牙齿入手认为死者并非萨达姆本人,因为吊死者的牙齿排列杂乱,上门牙明显突出,与萨达姆2001年各类亮相照片时的整洁牙齿完全不同。
而美方对这一切质疑的回应便是宣布在萨达姆被捕之初便已经通过DNA确定了身份。
到底谁是替身,谁是真身,或许萨达姆本人都会因为太眼花缭乱而记不大清,留给后人的只会是一个个猜测。
一切疑云都会在时间的冲刷下埋葬在过去,可惜的是伊拉克人民的苦难却一直没有成为过去。
信息来源:
扬子晚报《萨达姆替身受死”越传越神》
新华网《萨达姆替身自述:98年后全由替身参加公开活动》
中新网《中国前大使:萨达姆使用替身真假难辨 鲜露真容》
烧烤专卖133:那问题来了,人是死还是没死呢,要是没死该是反攻的时候了。
智慧的常青树:说了半天。现在真的活着没有?
善良鲸鱼vI:杀不死的萨达姆,最终也被杀了?文章不对标题?
gb2016:现在自谋体文章都是让读者猜迷。唉!
靓仔他爸:现在的科技替身造假是不可能的了,一个DNA检测就全曝光了。
德学i1pt:最后还是死了!
自在辰星Ca:逛街呢
发哥76591:说了半天,死亡没有
赵俊所:萨达姆人还健在,要亲眼看到美帝国的灭亡!
用户7573572602087:萨达姆人还健在,要亲眼看到美帝国的灭亡!